課程名稱 | 佛學經典導讀 |
課程日 | 週二 |
大類 | 人文 |
子分類 | 佛學 |
課程編號 | 102 |
課程時段 | 19:00 ~ 21:50 |
授課講師 | 紀金慶 |
講師簡介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博士,過去曾在國立政治大學、台北藝術大學以及台中教育大學任教開課,擅長深入淺出的引導同學理解哲學思想。 |
課程宗旨 | 從佛學發展的脈絡出發,深入淺出的引導同學理解不同佛教經典的基本觀念,並討論當中從理論到實踐的可能性。 |
授課方式及
教學方法 |
授課方式首先引導同學理解不同時代佛學經典與文化背景的深刻關係,在理解過後,引導同學反思今天佛法實踐的問題。 |
選課學員條件 | 對佛法有興趣的學員。 |
閱讀資料 | 本課程每周都有推薦經典文本,但不硬性規定學員必須閱讀。若參與課程的學員想課前或課後進一步閱讀,以下是我個人推薦的經典著作。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里仁書局)、《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上海人民出版社);印順:妙雲集(正聞出版社)。 |
評鑑方式 | 一、課堂表現。(50%) 二、期末口頭或心得報告,待與參與課程的學員討論過後決定。(50%) |
第1週 | 全學期課程概述 |
第2週 | 道佛融通的格義階段:六家七宗 |
第3週 | 龍樹菩薩的中觀學基本精神:「一切法空」 |
第4週 | 三論宗的基本精神:「蕩相遣執」 |
第5週 | 國定假日 |
第6週 | 《法華經》裡「會三歸一」的歷史與哲學問題 |
第7週 | 「開權顯實」的不二中道精神:天台宗 |
第8週 | 華嚴宗:「一即一切」 |
第9週 | 公共參與週 |
第10週 | 無著、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基本精神:「萬法為識」 |
第11週 | 《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 |
第12週 | 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禪學傳統 |
第13週 | 中國禪學南北宗的漸修、頓悟爭議 |
第14週 | 六祖慧能禪法的基本要義: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
第15週 | 當代佛學重要爭議:呂澂、熊十力、牟宗三與印順的「本寂」、「本覺」之爭 |
第16週 | 日本「批判佛教」思潮(如來藏是否牴觸「緣起」和「無我」?) |
第17週 | 日本京都學派:從西田幾多郎到西谷啟治 |
第18週 | 期末討論:佛法的實踐 |
課程順延週數 | 本課程暫無順延週數之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