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臺灣田野美學 |
課程日 | 週三 |
大類 | 生活藝能 |
子分類 | 繪畫 |
課程編號 | 414 |
課程時段 | 19:00 ~ 21:50 |
授課講師 | 林滄淯 臺灣臺南縣人。1980-1999定居花蓮,1999移居臺北。歷任藝術課程講師、電視編導製作、雜誌總編輯等。2000年起擔任文山、萬華、新莊、永和等社區大學《臺灣田野美學》課程講師。 |
講師簡介 | 以創作精神涵容人生鍛練與價值,為優美與力量尋求奧義。創作領域包涵繪畫、文學、影像等,相關著作十餘冊;曾獲花蓮縣美術家薪傳獎等藝術、音像、文學獎項。多次獲邀國內外繪畫聯展,2011年起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花蓮縣美術館等地舉辦《臺灣,抽象時代》大型繪畫巡迴個展,歷年來並舉行十餘次《臺灣田野美學》師生聯展及多種專輯出版。 |
課程宗旨 | 以創造力之釋放、享受繪畫美好情境作為學習核心價值。透過生活土地臺灣的觀察,把田野視為外在環境和內在心靈的場域,美學就是追尋的過程與內涵。選擇繪畫等創作形式自我鍛鍊,豐厚了藝術能力,既享有私密的滿足,也能在經驗中彼此分享,強化了學習的亮度與深度 |
授課方式及 教學方法 |
《臺灣田野美學》四部曲:遊賞、發現、創作、分享。 臺灣是生命依戀的土地;田野是環境與心靈的場域;美學是人生深沉的成就。課程以創作視野的尋求與建立為主軸,從繪畫寫生擴及文學影像等媒材的探觸,經營內在律動並成就表達能力。 敬謹的觀照能力、創造的勇氣,是學習者真正的價值,這裡,我們發現創作的奧秘與效能:跨越藝術領域技能與常識的鍛鍊,不僅成就藝術表現的夢想,也是生命體驗的形塑,甚至是人生價值的辯証。不仰賴技法和知識,發展潛能與天賦,建立屬於自己的創作能力,經驗屬於自己的創作時代,掀開人生一頁頁優美的備忘錄。 《臺灣田野美學》曾獲第一屆社區大學特優學術課程[2009]、社大十年有成優良教師獎[2008]、臺北市社區大學優良課程講師[2005]等;商業週刊、中國時報等媒體,以[臺灣最會教繪畫的人、繪畫天才養成班;教導學生從讀詩、寫詩和畫畫等創作中思考生命哲學…]形容教學特質。 |
選課學員條件 | 有無繪畫創作基礎者皆適當(課程不對外開放,不能攜眷參加) |
閱讀資料 | 獅嶺畫室,雲端映境-林蒼鬱師生畫集、 時光—林蒼鬱攝影集、 尋找野甜菊—林蒼鬱小說集、 臺灣田野影像—林蒼鬱散文集、 21個與藝術擁抱的姿勢 |
評鑑方式 | 課程參與、成果表現 |
材料費或 場地費 |
蠟筆、素描本畫具;戶外課程交通食宿費用由學員共同分攤 |
第1週 | 室內課程/在學習的路上:臺灣田野美學經驗 |
第2週 | 室內課程/靜物寫生、閱讀、主題討論 |
第3週 | 室內課程/靜物寫生、閱讀、主題討論 |
第4週 | 假日半天課程/客家文化園區:永和遠眺寫生 |
第5週 | 戶外課程/四號公園夜景寫生 |
第6週 | 室內課程/靜物寫生、閱讀、主題討論 |
第7週 | 假日全天課程/淡水文化園區、竹圍河岸寫生 |
第8週 | 假日全天課程/淡水文化園區、竹圍河岸寫生 |
第9週 | 室內課程/靜物寫生、閱讀、主題討論 |
第10週 | 戶外課程/碧潭夜景寫生 |
第11週 | 假日全天課程/新店溪谷、獅頭山獅嶺畫室寫生 |
第12週 | 假日全天課程/新店溪谷、獅頭山獅嶺畫室寫生 |
第13週 | 室內課程/靜物寫生、閱讀、主題討論 |
第14週 | 兩天一夜遠地課程/苗栗獅頭山古剎聖境、南庄永和山水庫尋訪寫生 |
第15週 | 兩天一夜遠地課程/苗栗獅頭山古剎聖境、南庄永和山水庫尋訪寫生 |
第16週 | 兩天一夜遠地課程/苗栗獅頭山古剎聖境、南庄永和山水庫尋訪寫生 |
第17週 | 室內課程/靜物寫生、閱讀、主題討論 |
第18週 | 生態雙和嘉年華學習成果展 |
課程順延週數 | 本課程暫無順延週數之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