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多角度看公民社會 |
課程日 | 週二 |
大類 | 社會 |
子分類 | 思想 |
課程編號 | 202 |
課程時段 | 19:00 ~ 21:50 |
授課講師 | 嚴婉玲、余陽洲、張正衡、黃佳玉 |
講師簡介 | 嚴婉玲(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張正衡(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社會學博士) 余陽洲(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專任教師) 黃佳玉(台灣大學社會學碩士,研究領域是社會運動,對於勞動議題也非常感興趣。目前在網路媒體報橘buzzorange擔任特約記者,希望能讓政治以最輕鬆平常的方式被接受,讓大家更關心政治。) |
課程宗旨 | 公民社會是什麼?公共參與為何重要?這是一門結合四位學有專精、各具特色的講師開設的課程,分別就歷史、媒體、社區、勞動多角度來看公民社會,邀請大家一起來理解公民社會的內涵,也讓自身視野隨之延展、深化…… |
授課方式及 教學方法 |
講授與討論 |
選課學員條件 | 不限 |
第1週 | 3/08 多角度看公民社會 四位講師座談 |
第2週 | 3/15 是要上社會課?還是公民課?台灣人的公民社會想像
試圖從過去教育及媒體中所呈現的”公民”及”社會”內涵來跟學員討論,我們如何理解何謂公民?何謂社會?”公民”+”社會”就是公民社會了嗎?(嚴婉玲) |
第3週 | 3/22 318運動是政治運動?社會運動?公民運動?這些運動跟早上起床去公園運動有不一樣嗎?
我們如何理解過去幾年蓬勃的社會議論並進而上街頭的氣氛?不同政黨執政是否會出現不同發展路徑及矛盾? (嚴婉玲) |
第4週 | 3/29誰在界內?誰在界外?界線的設立與驅逐
我們如何意識到日常生活中總有永不間斷的區分?從族群、性別、階級、意識形態甚至司法、醫療,讓我們試著辨認界線、確認自己所處的位置,如果可能,理解他人所處的位置。 (嚴婉玲) |
第5週 | 4/05清明節連假 |
第6週 | 4/12我聽說有個著迷於三國志電動的高中生決定申請歷史系。
歷史被呈現成小說、電影甚至電玩遊戲,許多人透過這些媒介理解歷史,但這些作品與學術研究中的歷史有什麼不一樣,對現代人又提供了什麼樣的意義? (嚴婉玲) |
第7週 | 4/19從社區看公民社會(張正衡) |
第8週 | 4/26日本的社區營造 (張正衡) |
第9週 | 5/03台灣的社區營造一 (張正衡) +公共參與週-生態雙和嘉年華討論 |
第10週 | 5/10台灣的社區營造二 (張正衡) |
第11週 | 5/17認識與解讀–從學生上課猛滑手機到亞馬遜開實體書店,到阿里巴巴併購南華早報談起(余陽洲) |
第12週 | 5/24何謂”媒體識讀”?識讀能力與公民身份/權的關係(余陽洲) |
第13週 | 5/31 識讀媒體的基本原則與生活實例(余陽洲) |
第14週 | 6/07何謂”批判”? 批判性的媒體識讀(余陽洲) |
第15週 | 6/14不平等怎麼產生的?─階級遊戲權力之星
很多人會抱怨當權者總是無法體恤人民,缺少明君讓社會變得更好;也有的時候,人們會覺得遊民有礙市容觀瞻,窮人與其抱怨不如去努力擺脫困境。看似合理的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如果今天換你成為當權者,你會做出什麼決定?(黃佳玉) |
第16週 | 6/21電影戲劇裡的勞工百態
近幾年來出現許多描述不同職場勞動狀況的日劇、台劇、電影裡,內容也活潑有趣。 |
第17週 | 6/28 職場100招,勞動者不能不知道到勞動法
你知道什麼是勞動三法嗎?你知道要是突然被裁員、老闆放無薪假、面試被刁難,可以看哪些法條嗎?我們又可以向哪些機關提出申訴?在這裡分享幾個自救救人的方法,並說明台灣目前相關機構的狀況。(黃佳玉) |
第18週 | 7/05當民主與金錢碰在一起
資本主義聽起來好像伴隨著財富,大家對這個詞充滿好感,彷彿自己如果努力一點,就會成為那個年收百萬,過好日子的人。但經濟和幸福真的成正比嗎?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現在是什麼樣的光景?本次課程除了介紹不同國家發展,也讓大家反思台灣的現況。(黃佳玉) |
課程順延週數 | 本課程暫無順延週數之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