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心理學: 人際關係成長團體 |
課程日 | 週二 |
課程時段 | 19:00 ~ 21:50 |
授課講師 | 周志盈 |
講師簡介 | 台灣大學心理學學士、美國杜根大學心理學碩士 曾任竹東榮民醫院臨床心理師、台北地院少年法庭心理輔導員 現任清華大學等各校兼任諮商心理師 新竹市員工服務方案、鉅微管理顧問公司心理師顧問 |
課程宗旨 | 人際關係是我們在社會生存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舉凡生活當中的各類困擾、情緒的管理都可由人際關係議題來檢視,達到疏通障礙與自我成長的目標,使我們在各類環境中處處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我們的小團體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實驗場,藉由團體的特殊性質,如特定的時間、成員、原則及彼此密集的交流與回饋,將有助於團員真誠且直接地面對當下的感受,體驗人際的真實互動與支持,了解各自在人際中的劇本與盲點,解決人際困境。在當中潛移默化的是我們對彼此的接納、自信心的增長和自發性的開展。進而將此收獲應用到外面的世界,實現理想人生。 |
授課方式
及教學方法 |
半結構式的團體 |
選課學員條件 | 對自我探索與人際關係的成長有興趣者 |
閱讀資料 | 父母效能訓練(新雨),寬恕十二招(奇蹟課程),關係花園(心靈工坊),當下的力量(橡實) |
評鑑方式 | 出席率、參與度 |
第1週
(09月05日~09月10日) |
預備階段:帶領者將與成員談談參與此團體的目的、期待及解答團體相關疑問,以使團員輕鬆迎接團體。 |
第2週
(09月12日~09月17日) |
開始階段:帶領者將在團體中說明團體的原則、進行方式、並訂立團體規範,以使往後的團體順利進行。 |
第3週
(09月19日~09月24日) |
初期階段:此為一個定向和探索的時期。成員將了解團體如何發揮作用,確定自己的目標,並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學員们在團體中將有一定程度的焦慮和不安,因此建立團體中的認同感和信任感是此階段的主要任務。 |
第4週
(09月26日~10月01日) |
同上 |
第5週
(10月03日~10月08日) |
轉換階段:想要達成團體目標,團體必須有所進展,然而要表露深層的內在自我,並以此互動表達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就必須改變自己開始時的角色,這便會帶來內心的衝突與掙扎。但若能夠通過此衝突,並超越它,團體就會進入另一個新的重要階段。 |
第6週
(10月10日~10月15日) |
同上 |
第7週
(10月17日~10月22日) |
工作階段:經由成員的共同努力,團體變得穩定、安全、參與感高。因此此階段的重點便在探討重大問題,及採取有效行動,以促成理想的行為改變。這正是團員需要認識到對自己的生活負有責任的時期。成員需了解自己是團體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同時又能保持自己的個體性,還必須過濾所收到的回饋,並就如何對回饋採取行動做出自己的抉擇。 |
第8週
(10月24日~10月29日) |
同上 |
第9週
(10月31日~11月05日) |
同上 |
第10週
(11月07日~11月12日) |
公共參與週-社大電影節 |
第11週
(11月14日~11月19日) |
同上 |
第12週
(11月21日~11月26日) |
同上 |
第13週
(11月28日~12月03日) |
同上 |
第14週
(12月05日~12月10日) |
同上 |
第15週
(12月12日~12月17日) |
同上 |
第16週
(12月19日~12月24日) |
同上 |
第17週
(12月26日~12月31日) |
結束階段:團體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將所學內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最後的階段裡,成員可將團體的經驗整合,檢驗一學期來參與團體的收穫,探討還有什麼問題尚未完成,什麼是可以繼續努力的,並為未來人生做好準備。 |
第18週
(01月02日~01月07日) |
同上 |
課程順延週數 | 本課程暫無順延週數之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