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時間:週五晚上7:00–9:50 授課講師:林毓琼、葉耕帆等講師群。本學期課程以溼地生態、動植物認識與實作課程為重點,邀請包括張睿昇、鄭元春、徐崇斌、陳江河、黃于玻..等講師授課。課程顧問包括許嘉恩、張睿昇、何一先、林衍德、林毓琼等 與生態師資班資深種子師資 講師簡介:林毓琼,台大城鄉所碩士,新北市社區規劃師,經典工程顧問公司規劃師;葉耕帆,台灣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林業試驗所講師;張睿昇,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專任助理教授;陳江河,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碩士,荒野保護協會講師,建築師;徐崇斌,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博士後研究。鄭元春,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碩士,國立台灣博物館副研究員。 課程宗旨:新北市河岸濕地幅員廣闊,由民間共同參與守護環境、打造生物多樣性的行動,將有助於生態保育理念的推廣及深化。2004年起於新店溪左岸打造溼地生態園區的經驗,營造了新店溪左岸生物多樣性環境,除榮獲2004年「福特保育暨環保獎」首獎,並獲該年全國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團體優等獎,並於2005年12月將此營造經驗匯編出版《當青蛙來敲門—新店溪左岸的濕地故事》。本課程主要邀請關心並想要學習生態的朋友們,一起結合講師專業,發展出多元的社區生態實踐道路,包括擔任社區生態種籽師資、挖掘並參與城市生態議題等,是講師與學員共同的理念。本學期將結合課程與社區生態列車的課程規劃,培養學員擔任種籽教師,推廣社區生態系列課程,同時推動園區生態調查、環境監測及工作假期,與社區共同守護生態園區成為雙和的”綠水蜻蜓公園”。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法:工作坊、講授與討論、戶外實習、戶外參訪等。課程內容著重參與與學員共治,學員可共同決定課程與學習方向。除所列課程外,尚包含周末戶外參訪及實作課程。 選課學員條件:新生第一次選修須繳交學費1500元,上過一期以上的舊生免費(須繳交保證金-期末退回),歡迎大家一起共同學習!社區生態師資班期望營造共同學習的環境,歡迎所有對於生態環境感興趣的學員加入(無須具備基礎),也希望學員可以在社區生態師資班的陪伴下,找到希望深耕的領域,持續探究與學習。 課程大綱與進度: 第一週 相見歡:認識你我他、課程簡介、生態影片觀賞/討論 第二週 認識濕地生態、台灣濕地現況:講師張睿昇(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第三週 永和社大溼地生態教育園區介紹、新店溪左岸溼地自然觀察:講師葉耕帆(台灣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林務局講師)、林桂秋(社區生態師資班資深種籽師資) 第四週 人工濕地與水質淨化:講師陳江河(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碩士,建築師,荒野保護協會講師) 第五週 人工浮島DIY(室內):講師陳江河(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碩士,建築師,荒野保護協會講師) 第六週 人工浮島實作(戶外實作):講師陳江河(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碩士,建築師,荒野保護協會講師) 第七週 認識昆蟲一─昆蟲概論:講師葉耕帆(台灣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林業試驗所講師) 第八週 認識昆蟲二─昆蟲辨識:講師葉耕帆(台灣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林業試驗所講師) 第九週 認識昆蟲三─昆蟲調查方法:講師葉耕帆(台灣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林業試驗所講師) 第十週 【公共參與週】 第十一週 認識植物一 第十二週 認識植物二:講師鄭元春(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碩士,國立台灣博物館副研究員) 第十三週 認識植物三:講師鄭元春(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碩士,國立台灣博物館副研究員) 第十四週 環境觀察報告1:各組/個人報告:講師黃于玻(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負責人) 第十五週 環境觀察報告2:各組/個人報告:講師黃于玻(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負責人) 第十六週 生態列車策劃籌備1:講師林毓琼(新北市社區規劃師/台大城鄉所碩士)、葉耕帆(台灣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林業試驗所講師) 第十七週 生態列車策劃籌備2:講師林毓琼(新北市社區規劃師/台大城鄉所碩士)、葉耕帆(台灣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林業試驗所講師) 第十八週 期末成果分享、成果展籌備 閱讀資料:無 評鑑方式:所有學員每學期至少須完成一份環境觀察報告(十分鐘),主題自訂,以生態為主軸。出席率50%,環境觀察報告、生態列車、社區生態調查、園區工作假期,四選二參與佔50%。 材料費:班費100~200元,主要用於課堂講義,多退少補。 特殊需求:無 課程編號:306 社團法人新北市知識重建促進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