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當蘇軾遇見莫札特–音樂人生講堂 | |
課程日 | 週一 | |
課程時段 | 19:00 ~ 21:50 | |
授課講師 | 應志遠 | |
講師簡介 | 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理論)畢業,巴黎師範音樂院及里勒音樂院指揮文憑;文山社大古典樂講師。 國中小學音樂班任教十二年後,赴巴黎學習指揮四年,取得巴黎師範學校以及里勒市音樂院指揮文憑。回國後籌組童想樂團,主張無包裝無距離的表演形式。本課程,曾獲2011年政治大學之教育部委辦全國社區大學優良課程選拔之特優課程。 |
|
課程宗旨 | 音樂欣賞的理想目標是「禪聽」,也就是「心領神會」「樂我相忘」的境界,為此,老師將以純粹感性的方式從事教學、反璞歸真,讓進到課堂的朋友赤裸裸的被音樂浸潤、欣賞的同時,身心獲得療癒、感動的片刻,生命趨於圓滿。 | |
授課方式
及教學方法 |
古典音樂是”氣”的藝術,包含了”韻””境””力”三個要素(詩詞歌賦亦然)。課堂上以”情境教材”中的曲目為主要內容,老師用指揮和戲劇等即興的手法,同步引導學員在聆聽的當下,體會”氣”的流動與變化,呈現立體感。並在故事當中注入正向思維,強化能量,充分的兼顧”靜心””開心””傾心””安心”的四個教學面向。 | |
評鑑方式 | 出席率50%、上課互動50% | |
第1週 (09月18日) |
教學示範講解:教材簡介 | |
第2週 (09月25日) |
「氣」的藝術: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 |
第3週 (10月02日) |
「氣」之一,韻與運:莫扎特第19鋼琴協奏曲 | |
第4週 (10月09日) |
國定假日 | |
第5週 (10月16日) |
「氣」之二,境與鏡: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 |
第6週 (10月23日) |
「氣」之三,力與立: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 | |
第7週 (10月30日) |
情境教材「歸隱山林」:蘇軾生平略覽 | |
第8週 (011月06日) |
「歸隱山林」上: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 | |
第9週 (11月13日) |
「歸隱山林」中: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三重奏 | |
第10週 (11月20日) |
公共參與週 | |
第11週 (11月27日) |
「歸隱山林」中:莫札特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 | |
第12週 (12月04日) |
「歸隱山林」下: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 | |
第13週 (12月11日) |
「歸隱山林」下:貝多芬「柯里奧蘭」序曲 | |
第14週 (12月18日) |
情境教材「長恨歌」:白居易「長恨歌」略讀 | |
第15週 (12月25日) |
「長恨歌」上:莫札特第二十二號鋼琴協奏曲 | |
第16週 (01月01日) |
元旦連假 | |
第17週 (01月08日) |
「長恨歌」中:西貝流士管弦樂小品 | |
第18週 (01月15日) |
「長恨歌」下:拉威爾「死公主的孔雀舞」 | |
補課
週次 |
第19週 (01月22日) |
「長恨歌」下:葛利格「日出」 |
第20週 (02月05日) |
學期學員討論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