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計畫執行成果-小幫手觀察紀錄-丁小媗老師─自我探索整理:是情緒糟,不是你糟。 2020/05/08

(後記)
小媗老師在課程活動後是這樣分享的:
「在活動裡,有些夥伴們或許在心裡有些震盪或是情緒的浮動,那都是很正常也很美好的一件事,記得曾有人說過「話聊」本身就有一些療癒的功能在,透過「說」的過程,其實我們也在整理自己中(當然有了引導和陪伴的說更有幫助,所以心理師的價值之一在這裡)。

一定需要探索自己或覺察情緒嗎?我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如果在你的生命中開始有些困惑、茫然、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或許它會是一個方式,透過這樣的歷程,我的經驗是:因為更懂自己,所以學會如何溫柔的照顧自己、善待自己,設好健康的界線。這個世界有些人事物也許不會改變,但卻可能因為自己開始有不同解讀而感到自由,真正的自由。

情緒,會來,也會走。讓它流經自己,觀察卻不批判,就是一種對自己的溫柔。在探索自己的路上,有些人先出發,有些人才開始,那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已經上路了。祝福大家!」

———————————————————-

本堂課程開始老師先請成員們互相分享這周心情,並將情緒分到正向、負向、低強度、高強度等四種象限中,一同討論各種情緒屬於哪個象限。接著,老師出題請幾位成員上台以形容和比手畫腳的方式表達情緒,由台下同學們猜,同時思考當自己產生這些情緒時的反應為何,同學們皆熱絡的參與活動。

過程中,老師說到情緒表現可能是出於自我認知或自我評價,而情緒是主觀獨特、會累積、有層次與歷程,目的是讓基本需求獲得滿足,且情緒無時無刻都會有起伏。那麼情緒又是什麼?通常指個人於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的複雜因素影響,所散發出來的感受狀態與歷程。此外,老師也提到「情緒按鈕」,表示人成長過程中,我們對於生命經歷會產生個人解讀,可能會自覺或不自覺帶著當時的認知影響未來情緒發生,成為個人的情緒按鈕。

接著進行「我的情緒氣象」活動,首先思考個人常出現的負面為何,再想想是什麼事物啟發個人情緒按鈕,以及負面情緒來襲時生理反應為何、如何照顧自己、想要如何照顧自己等,並與同組成員分享討論;而其中一位客家人的同學分享由於過去學生時期生活經驗,所以認為身為客家人在都市生活是低人一等,逐漸產生震驚、自卑、焦慮、憂鬱、憤怒等情緒,但同學說他逐漸透過了解自我,試著擁抱那些膽小、自卑、不完美的自己,讓心靈產生平靜,在過程中學習愛自己。老師聽完也回饋同學,表示承認負面情緒是很重要的想法,可以透過冰山理論一層層觀察個人情緒,並多思考情緒產生的原因,可以透過適合自己的方式,例如:自我對話、書寫心情等,進行情緒的自我覺察。老師也表示:產生負面情緒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人生下來會有一些原始的情緒,是每個人共通所擁有的情緒。例如:因為自卑感而想要追求成就,可是每個人對於成就的定義都不同,所以會往不同方向去努力。

當負面情緒來臨時,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意識到自我產生的情緒、承認情緒的到來。事後:了解什麼樣的關鍵字是引發情緒的按鈕,先覺察到關鍵字才能探討背後的原因。像是沒有被滿足、沒有被接納、沒有被愛⋯。問問自己所產生的不舒服之原因,為什麼?學員可以透過過往經驗之累積可以了解到什麼樣的關鍵字容易開啟情緒的開關。最後,有學員提到在這堂課學到了「正視自己的情緒起源、學習將負面情緒轉成正向思考。」以及「意識到情緒時,可以慢慢思考,不要讓情緒傷害到他人。」

【小幫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三年級學生/楊茵珽.温雅琴

Comments are closed.

Create a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Up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