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社大自1999年成立至今,走過了22個年頭;新中和社大也將邁入第11年。
2021年秋季班,我們開啟了「講師共學周」的全新嘗試。兩校講師一起,透過經驗交流與分享,增長教學能力與心法,並期待藉此創造與發展,長出相互支持/援的合作共學社群。
「反思性教與學」這個主題,邀請講師,透過文字爬梳整理教學現場的觀察與發現。
試圖呈現各個課程的教學現場,不同講師的教學行動與反思,一一理出社區大學,這個以「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為核心理念,以深化民主作為實踐目標回應社會病灶的學校,多元豐富的實踐經驗、探問與回應社大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期待以學期為單位,將教學經驗的累積與努力,化為文字經驗傳承,思辨、共譜成為成熟公民的學習路徑。本學期共收錄11篇文章,分別有:
非科班出身,透過長期浸淫學習,從學員變成講師的成長故事;
書寫的教學經驗故事,學員如何從父女關係的生命經驗出發,回望外省族群在台灣的位置與消逝,深刻認識台灣社會的變遷,看見社大有別於補習班的不同;
面對疫情,課程線上化的挑戰;
新進講師的觀察發現─《一門新課程的兩年生存實錄》;為何有大量舊生多年來持續選修同門課程,從中如何調整課程內容設計;
語言課程講師看班級經營的重要性;
從舞蹈認識、賦能、接納自己的身體;舞衣作為一種沉浸式教學,跨文化的學習體驗;
心理課程如何引導學員自我覺察,從建立信任與安全的班級氛圍、認識社會多元議題及族群、從共同經驗與具體任務的操作實踐中,形塑社群,進而叩問與回應公共性;
生態課程講師發展形塑教學觀點的概念基石與教學案例。
這些心血結晶,提供觀點與工作方法,讓我們在實踐的路上,得到滋養與啟發,相互打氣、激勵與成長!
以下為2021秋季班講師的經驗分享整理,可點擊主題閱讀:
講師名字 | 教學經驗分享與主題之整理 |
曹芸屏 | 永和社區大學吹奏樂器線上授課經驗分享 |
陳亭亘 | 疫情帶來的課程線上化挑戰 |
廖翔 | 食物與營養保健學的教學經驗分享 |
李律 | 佛朗明哥舞 身體與音樂的探索與實踐 |
丁小媗 | 永和社大教學經驗整理-生命,如何發生轉變? |
郭欣怡 | 翻轉教室的社大語言課程-班級經營分享 |
姚海安 | 身為與眾不同—從「書寫自我」看見社大的特殊之處 |
蔡雙羽 | 從舞蹈認識、賦能、接納自己的身體 |
黃瀚嶢 | 都市生態觀點形塑 |
吳麗明 | 我的社大生涯-如何經營班級與教學經驗分享 |
延金芝 | 一門新課程的兩年生存實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