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
以環境藝術作為地方行動的策略
- 2023-10-12(週四)
- 已過期!
- 14:00 - 16:00
地點
- 免費
主辦單位
-
新中和社區大學
以自然與地方文化作為創作的養分,在當代藝術並不陌生,然而藝術策略的有趣與親民,是否也是有效地方認識的路徑呢?
陳科廷,一位在鄉野島嶼成長,熱愛自然生活、喜歡收集故事、學習傳統工藝,並從生活中創作的藝術家。收集人與自然共生的傳統智慧。現回歸家鄉新北坪林成立採集人共作室,整理舊宅及田園,並參與接辦多場藝術駐村、展覽及工作坊,將資源引進社區,期望開創結合農耕、生活及技藝共享的社區永續工作室。
期待透過科廷的經驗,看見不一樣的地方認識路徑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活動紀錄】
科廷,熱愛自然生活、收集故事、學習傳統工藝,並從生活中創作的藝術家。他從研究芋頭開始,田調不同民族(台灣達悟族對照帛琉 )對於芋頭的使用,到芋頭的文化比較收集人與環境的故事、從中提取作為自己以自然拾得物創作的養分。並從一次又一次的創作中逐漸摸索出,以植物為起點串連的不同文化意涵的創作。
直到回到坪林成立「採集人共作室」,將自己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在地坪林國中小合作,跨領域思考,以人文方式帶入自然科學知識。將自然、環境、水文、歷史與藝術、寫作等不同學科,揉合轉換成為有趣的地方認識教案。如透過帶領坪林實驗國中七年級同學進入社區採集故事,讓同學了解坪林的過去,並用作品布簾回饋訪談的家戶。如同學作品【時光之流】正是述說河流之於地方媽媽的洗衣故事,舊時河邊洗衣話家常的景象變成為現代的洗衣機。
夥伴張筱翎延續介紹八年級的「坪林尋怪」課程,透過帶領同學於【坪林尋怪地圖】中記錄發現的河怪,啟發同學對於坪林河川環境的觀察,從中思考環境面臨的問題,並從故事的編撰中展開奇幻創作與對於在地的觀察累積。
最後聊到,傳統工藝的作為當代創作者的意義時,科廷回應傳統工藝其實就是在地居民長久與環境互動生活所生產出來的工具、技巧與生活方式。當代運用上除了期待重拾人與環境的關係外,更期待加入公民科學調查的概念,期待從中思考人與環境間的問題,重啟永續互動的模式。
講師
-
陳科廷
- 如遇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人事行政局公告停班停課則本次活動取消,不另行通知。
- 名額有限,請珍惜資源,任何變動請提早通知。
- 任何疑問歡迎星期一至五非國定假日15:00-21:30來電詢問。永和社區大學02-2923-6464,新中和社區大學02-8668-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