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社
社會關懷社成立於1999年,2000年邀請簡明山先生接任社團顧問至今。簡明山是社會工作師,多次受聘內政部、各地方政府社會局等單位為志願服務法講師。「社會關懷社」顧名思義,是以關懷社會弱勢者為目的,20多年來主要關注「身心障礙者」和「失智症患者」二個目標族群。
服務必須歡喜做甘願受、服務是以生命感動生命、服務者與受服務是平權的、要互相感恩、同理、要不斷增進知識和技能等,期待服務的精神與真正的意涵落實深入每位學員的內心。
擁有知識、技能與態度才能正確提供服務
社團成立之初以知識傳授為主,參觀各類機構為輔,為累積知識與實務作準備,並開辦「志願服務課程」讓學員取得「志願服務證」,正式成為全國志願服務的成員。
每週安排各類課程,包含:自我探索、情緒管理、社會救助法、志願服務的方法及技巧、常見疾病介紹…等,20多年來每學期的課程幾乎不重複。介紹不同弱勢者的處境,對象遍及身心障礙者、不幸少女、中輟生、原住民、失智症、青少年兒童、街友等。
這些課程讓學員維持知識的學習,也解決部分學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需要。例如勞工退休新舊制的選擇、國民年金保險的投保疑義、身心障礙福利的申請、勞資爭議的面對等。
找到值得付出的實踐場域
「既名為社會關懷社不能只坐在教室上課,得一定要有行動啊!」這是學員們累積到一定的知識後發出的聲音。剛開始,大家對於要投入何種服務工作未有共識,先是以參觀各種服務機構為主,除了大台北地區外,也擴展到宜蘭、新竹與台中,積極想要找出具有需求且符合價值,真正值得付出的對象。
寧園是一個天主教會成立的機構,收容照顧失智症及慢性精神障礙者,學員們感動機構的努力,決定每個月到寧園陪伴住民散步、下棋、打麻將;到了午餐時段就陪伴長者用餐。寧園安養院成為社會關懷社區服務實踐的重要場域。
未來展望
社團的成長如同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總有成、住、壞、空四大循環。社會關懷社也曾經很蓬勃,也曾很低潮;曾經不知該何去何從,也曾經步伐穩健。盼望我們助人的心願可以一直不斷,最後總是因緣促成一切,要感恩一切成就社會關懷社的所有人,學校行政人員的支持,在各種規定及資源的提供,也要感謝默默出錢又不願出名的社員,最後要謝謝來選讀、參與的所有成員伙伴。
也許要問那社團的下個5年、10年會如何?跟著永和社區大學的發展,或說跟著平民教育的發展,或回到推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及凝聚社區意識的基礎,也許轉型的時機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