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身體 ‧ 遇見生命的原舞力
前言-緣起
我是永和社大-「開發身體原舞力」課程的學員,2019年因參與林絲緞老師(以下簡稱林老師)在臺北市藝術統合教育研究會週日成人班的動作教育課,進而報名該年永和社大春季班一路學習至今。大學從戲劇系畢業後,多年來從事劇場幕後幕前相關工作,近年投入藝術統合的教學養成。原本受科班訓練的影響,對於舞蹈的身體有些既定的刻板印象,來到社大開始經歷一連串從身體到腦袋,裡裡外外重新打磨形塑的過程。在書寫前,曾和林老師進行一次永和社大教學的訪談,本文將從開發身體原舞力的一日課堂場景出發,以林老師的教學概念為段落題旨,加上自身經歷、觀察和同學們的經驗反饋,整理紀錄開發身體原舞力(以下簡稱原舞力)課程的內容、精神與獨特價值。
開發身體原舞力一日課堂場景
每週四傍晚,匆匆的從工作現場趕赴福和國中。 抵達位於地下室的綜合舞蹈教室時,眼見林老師已在隔壁的小教室暖身預備。值日生在大教室來來回回掃拖著地板,同學們陸陸續續的從家裡、公司來到教室,換裝、或坐、或躺伸展自己的身體。七點初,林老師緩緩步入教室,拿出要播放的CD,輕聲說著:「好,同學,我們開始了。」。
樂聲響起,大家在定點位置跟著林老師的示範一起動作,鍛鍊身體各部位肌群。接著大家到教室一側站成一排一排,或是踢腿、跳躍、旋轉,在各種組合動作中來回移動。只見林老師時而拍著手鼓給予同學前進的節奏,時而指示播放對應動作、賦予身體動力的音樂;專注的看著學生,適時喊聲提醒、起身上前觸碰調整學生的姿勢。「好,同學,我們休息一下,待會再繼續。」當林老師說出這句話時,通常課程已過了90分鐘,大家早已汗流浹背衣服濕透。
休息過後回到課堂,林老師會在每次的課程,給予不同的身體運用主題,讓同學們透過舞蹈進一步的探索、展現自己、和他人互動。跳完舞,同學們圍成一大圈為彼此按摩放鬆舒緩肌肉,躺在地板上聆聽林老師朗讀一段關於舞蹈與身體的文章,接著林老師會詢問大家對於今天的課程有沒有任何問題,確認大家的反應後說:「好,今天就到這邊。」,大家起身、牽手圍圈、鞠躬道謝,結束一整晚的課程。
身體肌能的鍛鍊與效力的培養-舞蹈裡的運動:暖身
暖身,林老師稱之為「舞蹈裡的運動」;透過身體的站立、蹲、坐、趴、躺、踮、跪、爬行、跳躍、翻身、旋轉等組合動作,培養身體的肌力與效力,強化操作身體的能力。
林老師非常強調暖身動作姿勢的正確與呼吸的連通,她的動作設計都從科學性的身體結構出發,使同學可以藉由動作,刺激神經元、促進身體循環。透過動作中的身體位移,建立身體在空間的立體性、方向性與協調性。一系列的暖身都是為了之後舞蹈表現所做的預備和身體感的形塑,使同學們在即興表現時,能自然而然的運用出來。
上課初期,常常在暖身中感受到身體的痠疼與緊繃,很容易就氣喘吁吁。「彭彭,不是這個樣子,是這樣!」,面對林老師直接的指正和身體姿勢的調整,當時也不太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裡,怎樣才是正確的操作。有時候看完林老師組合動作的示範就傻愣在那裡,想說剛才那一連串的動作到底是怎麼做的呀?!在學習的過程中領略到林老師在動作教學上的嚴格與要求。隨著時間的積累,漸漸的可以在動作中感受到肌群的運作,使呼吸成為動作之間轉換的動力;譬如現在做身體前彎時,不再是緊繃的定住,而能藉由呼吸讓肌肉得以綿延伸展,保持彈性與流動。
有同學分享林老師的暖身動作訓練會帶到平常不太會留意的身體肌群與關節,例如腰胯、髖骨及骨盆;藉由學習鍛鍊的過程,在行動中得以更明確的感知身體的方位,在空間裡不再是個文盲;也有同學為此再去外面上課,精進自己對身體結構與肌群使用的認識。
從有限的身體創造無限的可能-舞蹈裡的表現:即興
在原舞力課堂即興舞蹈的環節,有從身體肌理、骨骼出發的身體結構探索;觀察身體與呼吸脈動的舞蹈流動;使用媒材物件賦予身體動能的刺激與形體的變換;雙人、群體之間的接觸流動與身體架構等多樣的舞蹈形式。雖然常常聽完講解示範後,還是感到霧煞煞、一知半解的去舞動身體,但一次又一次的向外展現、往裡探索,身體不斷經歷創造新的身體經驗。有時老師會把所有人分成三組輪流呈現,使我們除了自己跳之外,還能互相觀看。看見平常感覺內向的同學,在舞蹈中放開拘謹展現自我;而外向活潑的同學也能在舞蹈中展現出沉靜與細膩的一面。
記得有次林老師帶了許多報紙到課堂,讓每個人拿一張報紙,先是利用雙手將報紙一摺一摺的變成一捲,接著在指示大家用擰抹布的方式旋扭報紙,之後再叫所有人拿掉報紙,空手做出各種旋扭的姿態。「身體如摺紙,有其摺痕、軌跡。」林老師在引導時這麼說。自己在操作時發現,因著物件的操作,身體得以很明確的傳遞出力量、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肩胛骨在動作中的轉動與張力,眼睛可以很具象的看見報紙被摺疊、旋扭形塑的樣態;拿掉報紙時,身體帶著前段操作的記憶運作中,從中形塑演變,感受到更細緻綿延不絕的身體動力。對於林老師透過媒材從具象到抽象創造出的身體意象,非常印象深刻。
每個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是原舞力的舞蹈同樂會,林老師都會事先提醒同學準備自己喜歡的音樂,跳自己的舞。期末當天,大家會帶美味的食物飲料與同學們分享,大夥邊吃喝邊笑談一陣後,林老師就會說:「誰要先來跳啊?」現場瞬間安靜下來,只見同學們彼此面面相覷,然後林老師就會開始點名,或是同學之間互相起鬨推派上去跳。有獨舞、有結伴的共舞,甚至有同學當起編舞者,說出自己的舞蹈構想,邀約其他同學上台在設定的情境中舞動。每學期的期末舞蹈發表總是怯生生開始,還想再跳意猶未盡的結束。有次期末,一位同學在前一天經歷了工作場所心愛的狗狗突然被毒蛇咬到離世的別離傷痛,在呈現當天她用舞蹈還原跟狗狗相處的記憶。在她的旋轉跑跳之間,彷彿真的看見狗狗從遠處跑來和她一起跑跳,伸出手拉著牽繩一起散步,輕輕的拍頭、順毛、撫摸,是無實物的對空起舞,卻是充滿著溫度,最後自己化身為狗狗在地上打滾撒嬌,翻身蜷曲只願這一切只是個夢。舞蹈結束,同學們紛紛上前給予溫暖、安慰的擁抱,我在一旁看著,深刻的感受到舞蹈傳達情感的力量,不在於專業與否更在於真摯與誠實。我發現舞蹈本身確實擁有生命力。
我們每一天都在舞動-身體意識的活化與應用
林老師認為每個人雖然都是一顆心臟、206塊骨頭、320對肌肉,但都有他屬於自己特別獨有的能量與能力。透過舞蹈,可以活化對身體的覺察與意識。身體意識即是一種對身體的反應、敏感度與氣魄,進而帶出身體的行動。
林老師說:「我們每一天都在舞動,舞蹈就是身影,身影就是舞蹈。每天都是在旋繞,旋轉空間、時間。我們的生活就是從走動產生動作的,在生活的動作中,身體會按著它的需要,發送、傳遞各種訊號,那就是最自然、有感覺的舞蹈。」
有次原舞力課後,在返家的公車走道上遇到緊急剎車,一瞬之間我的右手立即抓住一旁扶手,單腳順勢向後抬高保持平衡。也有同學曾經被載騎乘機車時,摔車翻出去打了幾個滾起身,身體全然安好沒有受傷,體現了身體意識帶來的即刻直覺反應與保護力。身體意識的反應,不僅適用於生理,也能應用在心理層面。有同學表示,藉由在課堂和同學的應對、互動,和家人相處也多一分的覺察與包容。平常很不喜歡做家事的我,在過年前的大掃除擦玻璃時,想起林老師在課堂教我們肩胛骨的繞轉和身體的移位,頓時覺得自己像是在跳舞,煩悶的掃除都變得有趣好玩了。這些經驗體現了身體意識的影響力不僅適用於舞台表演,更可以應用於日常的各種行動。
舞蹈是最當下的社會性-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林老師表示在原始部落社會中,人們遇到婚喪喜慶各種生活大小事務常常就是用舞蹈歌唱來表現,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舞蹈是最當下的社會性」即是藉由舞蹈閱讀彼此的身體,透過體感、溫度、頻率的交會,形成身體相互輝映的返照,創造人與人之間那最原始純粹的連結與對應。當從個體進到群體之中,每個人的獨特交織在一起,成為一幅多樣風貌的身體景觀,猶如一個多元社會,不是一模一樣,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模樣。
社大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有從事表演藝術、教育相關從業人員,也有一般上班族與退休主婦。從二十初頭到六十幾歲,從初學到跳了十幾二十年的同學,原舞力整班就是一個微型社會交流場,共舞不在於爭競而在對應。我在一開始面對每個來自不同身體背景的同學們,常常會有比較和分辨對錯的批判感。透過每次課堂的舞蹈對話,漸漸用身體去認識同學們的身體,去感知、承接彼此的能量;練習以更開放的態度,去欣賞每個人的舞蹈,涵融自身與他者之間的異質性、多樣性的共存。現在我越來越喜歡享受和夥伴在舞蹈中,眼神的交會與身體的交流,常常能在互動中感覺到一股暖流,有時還會不自覺的笑開來。同學間的互動也從課內連結到課外,分享藝文資訊、相約一起看演出、開團購分享好書好物,甚至開啟工作、創作的交流合作。
林老師也常透過舞蹈表達她對人與社會的關注。2020年底社大嘉年華的表演,適逢新冠疫情期間,林老師便將作品取名為「疫疫」,囑咐每位同學戴著口罩登台,藉由每個人來來往往步行在人流之中,與同學一個個輪流上台的獨舞,表達疫情時期,人與人之間疏離、封閉的狀態。
2022年六月林老師染上新冠肺炎,在自己染疫期間,回溯自己在紐約習舞時期所學的動作,在舞動中對抗病毒與藥物的影響,整頓自己的身心。復課後林老師隨即將一系列從身體核心抖動出發,帶動全身流動的舞蹈動作內容教給同學們,每個人都跳到全身爆汗,連教室地板都濕了。七月時換我自己染疫,在朋友家居家隔離期間,也幾次在房間裡跳著林老師復課時所教的動作,身體很快的發汗與循環代謝,為染疫虛弱的身體注入氣力,增進了復元的速度,也為有點煩悶的隔離,帶來愉悅的心情。非常感念林老師在舞蹈中療癒了自己也療癒了我們大家,度過疫情造成的身心負擔。
讓學生的優點表現和被看見-教育舞蹈的身體力行與實踐
對林老師而言,舞蹈教學分為「舞蹈教育」和「教育舞蹈」。「舞蹈教育」是訓練專業、專職從事舞台表演藝術的工作者,而「教育舞蹈」則全民教育裡面應有的一環,在於強化每個人的身體意識運用與創意發揮。林老師長年在原舞力致力實踐的就是「教育舞蹈」的理念,她的課程設計總是以「學生的身體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身體動能,展現其個人的優點與獨特,並且能夠與自己所處的時代、文化扣連,跳出自己的舞。
林老師常常花費比課程時間多的時間在預備課程。除了身體的自我鍛鍊和動作設計的探索之外,她還大量的閱讀有關身體解剖學、神經學以及哲學性的文章書籍,讓舞蹈動作的設計,更符合身體肌理力學的運作,使舞蹈的本身不單單激活身體的動能,還有大腦的思考。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與反饋,更是賦予林老師繼續往下延伸、深化拓展課程面向的動力。林老師常常說著「腦中要有定位,心要有地圖」,她不斷的思考著要帶學生去到哪裡,如何幫助學生去活化自己。
在林老師身上,我看見了她身而為人的真切和為人師者的責任與使命感。有時她會對自己的教學成效不滿意,會懊惱、生氣、傷腦筋;對於學生的來來去去有時會感到無力、毋甘、捨不得,但是她並不以此為障礙,而是在每個課堂中,一次次的去調整、轉換教學的路徑,賦予學生得以自主發揮的能力。記得有次上課前,我和老師分享自己在演出應用到老師所教的尾椎牽動爬行,並在演出完感受到一股「充滿平和的喜悅」,林老師聽完笑說:「看到妳開心我就開心,你們的獲得和成長,就是我這個老師最大的滿足了!」。
呼喚最原始的能量-用身體創造幸福和喜悅感
在遠古社會,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野獸,身體的體力、敏銳度和對空間的覺察與意識都是求生存的關鍵本能,也是現代人容易缺失的身體本質。林老師之所以將課程定名爲「開發身體原舞力」,就是希望透過舞蹈動作以及吶喊,去喚醒與釋放身體內原始的能量!在舞蹈與社會、哲學的思辯中,去認識、理解、創造自己的文化。而她更希望每位同學可以在舞蹈中獲得喜悅和幸福感。在課堂中我們常常不只是動身體而已,林老師有時也會要我們隨著音樂低鳴、吶喊,感受到發出聲音的本身,也是舞動身體的另一種表現。
以下是來自幾位同學們對於原舞力課程的迴響:
「參加原舞力才發現自己過去並不認識自己的身體。」
「上原舞力,從原本覺得可有可無漸漸成為生活例行中的一件事。」
「原舞力開啟我在創作上新的轉換。」
「一次又一次在重複之中,更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坦然的面對自己的能與不能。平時不敢表達的面向,在舞蹈中得以自在的展現。」
透過這次書寫在過程中詢問一些同學對原舞力課程的體會和感受,發現每個人學習的契機都不太一樣,透過他們的分享讓我對課程有不同面向的理解,在對話中更認識同學們,看見他們在學習、跳舞之外的模樣。對我而言林老師的舞蹈教學,最珍貴之處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自己身體的質性,找到和自己呼吸連通的身體動力。好幾次上課我在跳完舞平躺在地面時,一面調整著呼吸,同時清楚的覺察到身體裡血液的流動有如細胞增生的擴張感,身體、頭腦和心同步在一起的滿足、踏實感;在那時聽著林老師分享的文章,感受到文字與體感之間的扣連,哲學的思考不再感到抽象遙遠。能夠透過舞蹈去理解、整頓、抒發自己,同步感受自己與空間、他者的相連結,真的是上開發身體原舞力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了。
結語-展望
2023年12月17日的中和四號公園,永和社大嘉年華系列活動熱鬧展開,各個班級的成果發表,一個個輪流登場。只見年近八十四歲的林老師不畏寒流,帶著學生們在公園一隅暖身,排演修整著舞蹈站位、動作;待同學們登台後,林老師默默的守候在舞台一側,專注的看著學生們的舞動,給予學生們肯定的鼓掌。在那天下午,我再次看見林絲緞老師身為藝術家對於作品的要求與堅持、身爲教育者對學生的鞭策與鼓勵,身為社會的一份子用舞蹈體現對人文的關懷與實踐全民共舞的熱忱。雖然是在寒冷天氣的戶外,但舞動的身體與心卻是暖和的。我常在想林老師究竟是對舞蹈多麼大的熱愛,以及對教學何等認真的投入,讓她可以從1999年開始開發身體原舞力的教學一路堅持二十多年直到如今?那樣的毅力以及持續著探索、提問、實作、精進的態度、能力都讓我感佩不已。期許這些年林老師與我們之間教學相長的相互激盪,能繼續透過身體、舞蹈、時光、經驗的積累,在生活的各場域滋長發酵,化作生命動能源源不絕的原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