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偵探養成計畫
108 課綱上路後,永和社大及新中和社大開始與多所在地學校合作,包含:永平高中、中和高中、永平國中、中和國中、永平國小、永和國小等等,延續「生態雙和」的城市願景,建立共學平台,分享社大的社區資源及實踐成果,並因應學校的需求發展多元的合作方式。這一篇,就讓我們來聊聊在中和國中成立的「食物偵探社」!
那麼,成為一名「食物偵探」前需要經過哪些養成呢?
Step 1 農事體驗
首先,社員們來到中和國中的「思源食農基地」,認識溫室裡的設備與環境,學習「一米菜田」的規劃方式,接下來的課堂就要翻土、用生廚餘製作堆肥、選擇季節作物育苗和種植,定期進行基地維護、搭建攀藤支架、鋤草除蟲,並觀察植物的生長和了解它們的特性。
Step 2 踏查出擊
除了農事的體驗之外,社員們也要練習破解飲食裡的密碼,於是他們走進華新街,在「鳴個喇叭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楊萬利老師的導覽中,認識緬甸美食裡常用的材料,品嚐老師調製的緬甸奶茶;第二次任務行動,社員們前往現代連鎖超市,針對不同的食品分類(蔬菜、水果、肉品、海鮮、泡麵、鮮乳與乳製品、咖啡與茶)仔細地檢視包裝袋上的線索,分析與上一次傳統商店裡人事時地物的異同;第三次任務,則拜訪「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或學校圖書館,各自尋找一本與食物相關的書籍相互分享,有人找到食記、食譜、也有關於家鄉的記憶;最後一次校外參訪,社員們來到了汐止的天然茶莊,由老闆介紹茶園的科技管理及種植農法,讓偵探們感受不同製茶方式所產出的茶葉形狀、香氣與味道,體驗搓湯圓的樂趣,老闆更以實務經驗解釋碳足跡、碳交易的運用。
Step 3、4、5 烹飪、攝影、書寫
隨著偵探養成計畫的推進,食農基地的植物也漸漸長大啦!社員們採收基地裡的奧勒岡和百里香,將它們切成細末作為調味,烘焙鹹司康,老師也帶來了多種香草植物供大家觀察,解說它們的外觀、氣味、口味和應用方式,並邀請社員們調配香料粉,撒到煎得焦焦脆脆的馬鈴薯塊上,社員們更藉著攝影課程,學習紀錄下食物的美味。基地的新鮮食材與香料組合,成了一道道可口佳餚:蒜炒空心菜、魚腥草炒蛋、柚子沙拉、打拋豬炒飯、番茄培根櫛瓜麵、泰式奶茶、香草餅乾等等,每次上桌無不叫人食指大動!社員們也以五感連結身體記憶,進行四季的聯想與書寫,重組句子、搭配照片,讓視覺化的文字更貼近生活。
Step 6 戲劇演出
食物又是如何串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呢?社團指導老師淑慧挑選《石頭湯》繪本與社員們一起思考:「什麼會使自己感到快樂?什麼樣的場合,村里民會聚在一起吃飯?最近一次的家族聚會是在什麼時候呢?」透過改編故事、讀本以及靜態雕像的肢體練習,引導社員們進入情境、融入角色,在期末成果發表時演出短劇。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食物偵探社」的期末發表影片,聞香一下吧!